碳中和领域的《新青年》
3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通报了大气污染防治十年的成效与2022年的大气污染状况。
刘炳江介绍,2013年—2022年恰好十年,十年间我国的gdp总量增长了69%,pm2.5浓度下降了57%,实现了十连降,重污染天数下降了92%,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了个位数。
特别是北京市,2013年pm2.5浓度89.5微克/立方米,去年是3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从58天降到了3天。
全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已经由2000多万吨,现在分别下降到300多万吨、900多万吨,分别下降了85%和60%。我们实现了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刘炳江介绍,当前影响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的主要是重污染天气,所以党中央、国务院要求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同2013年相比,我国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但现在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果还不够稳固,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尚未出现,整体仍未摆脱气象条件影响,当遇到不利的气象条件时,重污染天气仍然多发频发,尤其是今年以来已经多次发生重污染天气过程。
刘炳江强调说,2025年全国基本消除重污染天的目标是控制在1%以内,由于各地大气污染治理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控制目标有所不同,经济快速增长、气候异常、大规模焚烧秸秆和烟花爆竹高强度大范围燃放等也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将以严控增量、多减存量和精准科学应对重污染过程的确定性,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努力实现目标。
1. 今年一季度空气质量反弹压力很大
刘炳江围绕经济发展需求压力下如何保持环保力度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一季度气象条件不利,但现在还在可控范围内。
今年经济发展确实带来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空气质量反弹压力很大。在控制新增排放的同时,我们存量削减力度也非常大。清洁取暖方面,试点已覆盖全国88个城市,在清洁取暖推进过程中突破了技术的瓶颈。在解决环境治理问题的同时,也带动大气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在我们预测的经济增长和减排量前提下,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现在最难把握的是气象条件,但我们有信心以更大的减排量来冲抵经济增量和气候异常带来的不确定性。
刘炳江表示,今年经济全面恢复,增量确实是比较大,这也在我们预料之中,我们也在研判这方面的形势,每个季度做经济发展和空气质量改善形势分析。
刘炳江介绍,今年一季度气象条件不利,排放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一些地方上马“两高”行业,部分企业甚至违法排污。
刘炳江表示,国家要求“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生态环境部出台的环保政策来说,与各部门的政策肯定是同频共振的,支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另一方面,在新增的同时,我们存量削减也非常大。清洁取暖方面,试点已覆盖全国88个城市,有的干完了,有的正在干,今年还要再扩,在清洁取暖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技术创新,突破了技术的瓶颈。比如说热电联产,原来只能供15平方公里半径内的居民供暖,现在长距离供暖技术已经突破100公里了,肯定会带动更多的减排量。公转铁方面,全国700多条铁路专用线已经纳入规划或者开工建设,钢铁、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也在进行之中,量大面广vocs的治理也在推进之中,我们测算认为减排量还是比较充足的。
2. 督促企业扛起大气治理的主体责任
在回答记者关于企业扛起大气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相关问题时,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下一步,将聚焦重点地区、重点时段,以点带面,帮惩结合,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帮助企业完善治污设施,督促企业扛起大气治理的主体责任。
刘炳江还透露,2022年底到2023年初,我国发生了一次长达11天的跨年霾,集中在陕西和河南等地。我们启动了重污染应急预案,但是效果不理想,这不符合逻辑。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一次污染过程,应对不力方面有一些问题。2022年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河北已经全部退出后十位,现在后十位中河南占四个,陕西占三个。根据部党组的指示要求,黄润秋部长和赵英民副部长以“四不两直”方式去河南和陕西对企业开展检查,检查了企业13家,发现存在大量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排偷放、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造假等突出的环境违法问题。
刘炳江说,对此我们督促相关省市开展调查,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目前,已刑事拘留21人,行政拘留11人,相关案件还在进一步处理中。现在相关省市已经全面行动起来,各级领导也以“四不两直”( 编者注:指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一种暗查暗访制度)方式查处相关违规违法企业。
刘炳江表示,下一步,将聚焦重点地区、重点时段,以点带面,帮惩结合,督促企业扛起大气治理的主体责任。
一是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组织各地以案为鉴进行警示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也忠告违法企业要敬畏法律,若敢违法,必将受到惩罚。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指导各地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将压力传导到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持续提高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识别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督促引导企业自觉守法。
三是帮助企业完善治污设施。指导各地开展企业治污措施梳理模排工作,“一企一策”制定治理方案,清理整治一批简易低效治污设施。同时树立标杆企业,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网,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