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展关注到,2023年9月25日,中国华能集团宣布,其位于甘肃省正宁电厂的煤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已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并正式转入商业化运营。该项目以每年150万吨的二氧化碳捕集规模,成为全球同类设施中容量最大的示范工程,且核心技术装备实现100%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实现深度减排,推动煤电角色转型
该项目的成功投运,为我国以煤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路径和工程范例。它通过对正宁电厂1号机组排放的烟气进行深度处理,实现了超过90%的二氧化碳捕集效率,且产出二氧化碳的纯度高达99%以上。捕集后的二氧化碳并非简单地封存,而是被作为资源进行多元化利用,包括用于深层地质封存、提高油田采收率、合成绿色清洁燃料以及生产矿化建筑材料等,真正体现了“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理念。

突破技术瓶颈,打通国产化“最后一公里”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成功攻克了从捕集到封存全链条的一系列技术难题。研发团队自主开发了低能耗高效率的吸收溶剂,设计并建造了超大型分离塔器,研制出节能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并确保了大容量地质封存的安全性。这一系列“全球首次”与“国内首创”的技术突破,不仅降低了碳捕集的能耗与成本,更关键的是彻底打通了技术研发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全产业链技术装备的自主可控。
增强系统灵活性,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碳捕集系统创新性地具备了辅助电网调峰的功能。它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实时需求,动态调整碳捕集装置的运行负荷。这意味着,加装了碳捕集设施的煤电机组,在实现大规模减排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持其作为电力系统“压舱石”的灵活调节能力,有效平衡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之间的关系,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展望:为“双碳”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环保展了解到,总体而言,华能正宁电厂百万吨级CCUS项目的正式投运,是我国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的重大成果。它不仅验证了CCUS技术在煤电行业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更展示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责任担当与技术实力。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将为全国乃至全球其他燃煤电厂的低碳化改造提供宝贵借鉴,加速推进“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进程。
来源:新华社
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