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与环保展关注到,在全国推进绿色发展的浪潮中,山西作为能源大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体系优化。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省内煤炭、焦化、钢铁、电力等传统行业在政策引导与技术赋能下,不断探索低碳化、循环化的发展新范式。
位于山西焦煤集团的马兰矿,自入选省级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后,开启了系统性绿色改造。这座大型矿井通过引入智能调控设备与热能循环技术,使吨煤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较基准年份显著降低,单位电耗也得到有效控制。矿场职工的感受尤为直观:“过去主要看产量数字,如今更关注每道工序的环保指标。”
在产业协同方面,“钢焦化氢”模式成为山西推动循环经济的重要实践。通过打通钢铁、焦化与化工环节,原本作为废弃物的煤气被高效转化,用于生产高价值化工原料,形成“碳资源化利用”的闭环。以晋南钢铁为例,企业构建了从煤气回收到化工合成、氢能利用的全链条体系,不仅大幅削减年度碳排放,还借助副产氢气推动清洁交通应用,构建起企业内部的低碳物流系统。其技术成果已获得多项认可,并为同类企业提供了转型参考。

省能源局数据显示,山西在能源消费总量管控、结构优化与能效提升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能效水平稳步提升,“十四五”以来全省能耗强度累计降幅明显,已完成规划目标的八成以上,多项管理创新被国家层面列为示范。
——煤炭消费结构持续优化。通过淘汰落后机组、推动煤电节能改造,累计完成机组升级容量规模显著。同时,清洁取暖工程覆盖户数已超额完成国家任务,有效压减散煤使用量。过去四年,煤炭在全省一次能源中占比逐步下降。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布局。全省已建成覆盖城乡的充电服务网络,公共充电桩规模居北方地区前列,有效支撑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
面向未来,山西将继续强化绿色低碳导向,推动各行业深度节能与系统降碳,加快能源设备更新与技术创新,拓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路径,深化以电代煤等替代方式,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工业节能与环保展了解到,曾经因煤而兴的山西,如今正以绿色转型重塑发展动能,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展现能源基地的新担当。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