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展注意到,全球每年产生的废旧轮胎数量高达约15亿条,其中英国每年便超过5000万条,近半数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发展中国家,形成日益严峻的“黑色污染”问题。这些轮胎的不当处置,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更对当地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近日,英国BBC的一项调查报道揭示了印度瓦达地区在处理废轮胎过程中存在的严重环境与安全问题。由于技术落后、设备简陋,当地小作坊在分解轮胎时排放大量有毒黑烟,导致空气、土壤与水体遭受污染,植被枯萎,居民呼吸道疾病频发,甚至因操作不当引发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在这一全球性环境挑战面前,连续化热解技术作为废轮胎资源化处理的有效途径,正逐步获得国际认可。该技术能够将废轮胎转化为再生油、炭黑、钢丝及高热值可燃气体,实现近乎百分之百的资源回收,同时杜绝二次污染。尤其在节能与环保方面表现突出:系统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将高温烟气和净化后的可燃气重新用于供热和发电,极大降低了外部能源消耗;整个流程在密闭自动化系统中完成,废气经多级除尘和冷凝处理,废水循环利用,污染物排放远低于国际环保标准,有效减轻环境负荷。

目前,该类工业化热解装备已在德国、韩国、巴西等数十个国家实现规模化应用,不仅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也为各国推动绿色循环经济提供了可靠技术路径。废轮胎由此从“黑色污染”转变为“绿色资产”,真正实现从末端治理向资源再生的跨越。特别是在工业节能领域,该技术通过能量系统优化和智能温控策略,使单位处理能耗下降超过30%,显著提升了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效益。
作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技术,大型连续化热解系统通常由智能进料、热解反应、燃气净化、能量回收、冷却冷凝及全自动控制等模块组成。在微负压、绝氧和精准控温的工艺条件下,轮胎物料得以均匀、稳定分解,在较低能耗下完成高效转化,并产出具有经济价值的基础工业原料。尤其是热解过程中生成的可燃气经净化后回用于系统自身,使生产线实现能源自持,进一步减少了运行成本与碳足迹。
国际实践表明,推广先进热解技术对处理废轮胎、塑料等有机固废具有显著环境效益,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要求。环保展了解到,未来,进一步推进技术标准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拓展产物高值化应用,将成为工业热解领域的发展重点,也为解决全球“黑色污染”提供了一条绿色可行的出路。通过持续创新与跨国合作,工业热解技术有望在更多国家和地区落地,成为应对黑色污染、推动行业节能降碳的核心手段之一。
来源:今日头条
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