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与环保展了解到,2025 年 9 月 11 日,曲靖市生态环境局召开 “加快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 专题发布会,向社会详细披露这座全国首批、云南省唯一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的阶段性成果。作为西南地区工业重镇,曲靖在探索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协同共进的道路上先行先试,不仅为同类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实践参考,更成为推动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标杆。
曲靖紧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核心要求,精准落地《曲靖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构建起 “顶层设计引领、重点领域突破、政策机制创新” 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为确保试点工作落地见效,该市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细化形成包含 32 项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征集 2024 年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发掘出呈钢钢铁、云铝泽鑫、曲靖晶澳等一批行业代表性企业。这些企业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在能源梯级利用、污染物资源化处置、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可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为全国同类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

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曲靖聚焦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四大高载能行业,通过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结构优化培育新兴产业、清洁生产审核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有效破解了传统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该市还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 “1+N” 政策体系,强化节能目标管理,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推动产业循环发展与资源高效利用。目前,新能源电池、绿色硅光伏、绿色铝精深加工三个千亿级产业已基本实现全产业链循环发展,全市培育 20 余户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成功创建 1 个国家级绿色园区、15 家绿色工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成果显著。
与此同时,曲靖通过产业结构 “调绿”、绿色制造 “扩面”、资源利用 “循环”、能源结构 “换新”、节能监察 “提效” 等组合举措,推动工业减污降碳成效持续凸显。2021—2024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 24.9%,超额完成云南省定目标;2025 年 1—8 月,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其中新增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 84.08%。值得关注的是,曲靖还依托技术创新,成功填补了云南省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光伏终端绿色化处理等领域的空白,为全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能源结构优化是曲靖减污降碳的重要发力点。该市着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打造绿电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新优势。2024 年,曲靖新能源新增并网容量达 208 万千瓦,累计建成装机容量 760.6 万千瓦,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在推进传统能源绿色化改造方面,曲靖积极建设智慧电网,同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终端用能清洁替代,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针对煤矸石处置这一工业固废治理难题,该市专门制定《曲靖市煤矸石管理利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年)》,成立工作专班实行闭环管理,通过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科学规划利用路径等举措,不断拓宽煤矸石综合利用渠道,实现了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处置。
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曲靖创新构建大气 — 水 — 土壤 — 固废多维度减污降碳协同体系,全方位提升环境治理效能。大气环境治理中,该市实施精准化管控策略,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投入 6.73 亿元完成 360 万千瓦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规范开展 25 家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并针对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扬尘、交通运输尾气、餐饮油烟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方面,曲靖 39 个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 97.4%,所有断面水质均提升至 Ⅳ 类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 69%,城乡水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土壤与固废协同管控工作稳步推进,完成 12 个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管控,优先监管地块污染管控率累计达 75%,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此外,曲靖创新运用数字化监管手段,整合无人机飞检、走航监测与碳排放数据平台,构建 “监测 — 预警 — 处置” 闭环管理体系,实现环境质量与碳排放同步优化。
政策机制创新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曲靖构建 “财政 + 金融 + 科技” 立体化支撑体系,2024 年共争取生态环境领域项目 33 个,获得中央、省级环保专项资金 3.64 亿元,占云南省已下达资金总量的 18.6%,资金规模位列全省第一,为生态环境治理和减污降碳项目实施提供充足资金支持。该市还积极探索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纳入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减污降碳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同时开展经开区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试点,通过制度创新破解资金、技术、机制等方面的障碍,形成 “政策引导市场、市场驱动转型” 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工业节能与环保展注意到,当前,曲靖在减污降碳工作中仍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大、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动能不足、长期资金投入压力大等挑战。下一步,该市将持续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新兴绿色产业;进一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深化大气、水、土壤、固废多维度污染协同治理;完善财政、金融、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全力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的 “曲靖样板”,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来源:春城晚报
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