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与环保展了解到,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已成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核心议题。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4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名单》,从智慧管控、技术装备、区域协同等多维度遴选了58个企业与园区的创新实践,为高耗水行业提供系统化节水路径,标志着工业水管理从“治污”迈向“循环”的新阶段。
节水成效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嵌入产业动脉。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达94%,提前实现《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约20%,水资源集约利用体系正加速形成。
在这场以水为媒的绿色变革中,一批先锋企业正重新定义“废水”的价值。首钢迁安钢铁突破传统化学方法,以电化学除垢实现高碱水体循环利用和药剂“零添加”;浙江某印染企业引入膜处理与智慧水控系统,大幅提升中水回用率;宝钢湛江钢铁通过水系统集控中心,实现全域水资源的智能调度与精准匹配。

技术创新之外,模式协同与标准建设同样关键。在宁波,一家浆纸企业通过分级用水、白水回用和全封闭循环,将水循环利用率提升至93%以上;山东日照的造纸企业则针对轻污染废水特点,开发“絮凝+生物处理+双膜法”组合工艺,年再生水利用量超过666万立方米,凸显细分策略的重要性。
行业专家指出,废水循环已超越节水本身,成为产业减污降碳、降本增效的关键抓手。尤其在钢铁、印染、造纸等高水耗行业,废水回用直接带来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面向未来,工业废水循环仍面临精细化与系统化的挑战。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建议,应进一步优化用水结构,拓展非常规水源,加快数智技术融合,推动“一水多用”和分质回用。与此同时,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分级标准、加大政策激励,将成为巩固节水成果、激发绿色动能的重要保障。
工业节能与环保展注意到,正如水循环本身一样,工业与水资源的关系正在重构——从单向耗用走向循环共生,从成本负担跃升为价值来源。这场逐“绿”而行的变革,不仅擦亮了中国制造的生态底色,更为其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来源:人民网
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