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展了解到,在“无废城市”和循环经济理念的推动下,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正经历从“末端治理”向“资源循环”的根本转变。将固体废物转化为能源与资源,不仅显著减轻环境压力,也为城市与工业运行提供了新的能源选择,是实现节能降碳与污染治理协同的重要路径。本文系统分析固废能源化与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综合效益及未来方向。
一、固废处理范式的转变与战略意义
传统固废处置方式如填埋和简易焚烧,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会产生渗滤液、温室气体和二次污染物,给环境带来长期压力。随着“双废”问题日益突出和“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固废管理策略正从被动处理转向资源挖掘。通过现代技术将生活垃圾、工业污泥、农林废弃物等转化为电力、热力或再生原料,实现了废物治理与能源回收的深度融合,契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要求。

二、主要能源化与资源化技术路径
目前实现固废能源与资源再生利用的代表性技术包括: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
通过现代化焚烧炉高温燃烧垃圾,彻底分解有害物质并产生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在实现废物大幅减容和无害处理的同时,输出绿电接入城市电网。当前先进焚烧厂普遍配套烟气净化系统和余热回收装置,在严格控制二噁英、重金属排放的前提下提升能源产出效率。
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
对餐厨垃圾、污泥、畜禽粪便等有机质含量高的废物,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降解产生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经提纯后可制成生物天然气(BNG)注入管网或作为车辆燃料,残渣还可制成有机肥,实现物质全循环。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
将具备一定热值的工业废物如废溶剂、废油、污染塑料等作为替代燃料和原料投入水泥窑系统,在高温下彻底分解有毒成分,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水泥行业碳强度,同时避免废物填埋带来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
三、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收获
推动固废能源化与资源化,不仅有助于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也带来显著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节能降碳效应:通过能源回收替代化石燃料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能源自给能力。
污染控制效应:大幅削减填埋量,减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先进处理技术可有效控制焚烧和发酵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资源循环效应:将废物转化为电力、热力、燃气和再生材料,嵌入区域物质代谢循环,提升资源生产率。
产业与经济效应:带动环保装备制造、运维服务、资源贸易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绿色就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展意识到,固废能源化与资源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转型的必由之路。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技术科技创新,提升能源转化效率和污染控制水平;完善分类收集、转运与处理体系;健全市场化投融资与价格机制,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通过政府、企业与社会多方协同,真正构建起“废物—资源—能源”的绿色闭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中国经济网
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