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与环保展关注到,中国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从传统制造向创新驱动转型的轨迹,在轴承和阀门这两个基础工业部件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生动体现。洛阳轴承集团和阳泉阀门股份的实践,展现了中国制造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升级和市场开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维度。
作为工业"关节"的轴承,曾是中国制造的薄弱环节。洛阳轴承集团经过十余年技术攻关,如今航空精密轴承、16兆瓦风电机组主轴轴承等高端产品已占总产值70%。特别是在盾构机主轴承领域,企业从维修起步,逐步突破核心技术,研发出直径12米级盾构机主轴承,其可靠性达到国际水平,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今年一季度,我国轴承出口同比增长8.7%,印证了技术突破带来的市场竞争力提升。

阳泉阀门股份的转型同样令人瞩目。这家曾经工艺落后的企业,如今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蜕变。其重型机加工车间采用电脑数控车床,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显著提升。企业多项阀门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洛阳轴承集团的齿轮箱轴承智能工厂则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生产周期缩短30%,展现了智能制造对传统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工业节能与环保展关注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呈现出三个鲜明特征:首先是持续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洛阳轴承从承担检修工作起步,逐步掌握核心技术的历程,体现了中国制造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路径。其次是智能化改造提升效率。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AI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催生新的生产模式。之后是市场需求引领产品升级。青岛精锐机械开发智能阀门出口66国,洛阳轴承风电系列年产值超20亿元,都证明了精准把握市场机遇的重要性。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期。一方面要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在"双碳"目标下,制造业绿色转型也面临新要求。未来,随着新型工业化、能源体系变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制造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轴承和阀门行业的实践表明,坚持创新驱动、推进智能升级、深耕市场需求,是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工业节能与环保展了解到,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也为工业节能环保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创新、升级、市场三股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制造正向着更高水平稳步迈进。
来源:人民日报
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