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与环保展关注到,在城市更新与建设过程中,如何平衡施工效率与环境保护,特别是降低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深圳市南山区通过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在多个重点项目中推行"宁静工地"建设,为城市绿色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在七街坊联建大厦项目中,施工方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降低噪声污染。项目选用ZN60插入式振捣棒、低噪声风镐等环保设备,配合移动式隔声罩和降噪棚,从源头上控制了施工噪声。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全面采用新能源车辆进行场内运输,有效减少了传统燃油机械的轰鸣声。在空间布局上,将高噪声设备集中设置在基坑中部,利用距离衰减原理降低噪声影响。此外,项目还引入了1.5万平方米的智能天幕系统,不仅能根据气象条件自动调节,还兼具降噪与防尘功能。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使施工现场的噪声控制达到了较好水平。
老干部活动中心拆除重建工程的降噪实践同样具有示范意义。工业节能与环保展了解到,该项目创新采用静态爆破工艺,通过可控的液压膨胀力完成拆除作业,避免了传统爆破方式产生的噪声和震动。在基础施工阶段,项目选用旋喷桩机、低噪型破桩机等静音设备,并为切割机、空压机等加装定制隔音罩,显著降低了设备运行噪声。同时,通过架设固定跨天幕等物理屏障,进一步阻隔了噪声传播,为周边居民创造了相对安静的生活环境。

西丽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则通过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实现降噪目标。项目采用"动静分离"的设计理念,将办公区等低噪声区域布置在靠近居民区一侧,形成天然的噪声缓冲带。在设备选型上,优先选用液压式低噪设备,并为必要设备加装隔音装置。项目还创新设计了高于常规的文化长廊声屏障,既有效阻隔了噪声传播,又美化了城市景观。通过硬底化道路、设置限速标识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了场内交通噪声。这些系统化的降噪方案,使大型交通枢纽建设也能与周边社区和谐共存。
沙河水质净化厂建设项目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噪声管控中的应用价值。项目引入BIM与智慧工地数据决策系统,实现了噪声数据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在钢筋加工环节,采用数控一体设备等新型加工机械,配合半封闭式加工棚,既提高了工艺精度,又有效控制了噪声外传。这种"科技+管理"的双重防控模式,为施工噪声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工业节能与环保展了解到,南山区通过部门联动、智慧监管等方式,持续强化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引入的"生态天眼"智慧化监控平台,实现了对工地噪声的精准管控。多个示范项目的成功实践表明,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完全可以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这些"宁静工地"的建设经验,不仅提升了城市环境品质,也为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参考。未来,南山区将继续深化"宁静工地"建设,推动更多创新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应用,让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和谐共生,为打造宜居城市探索更多可行路径。
来源:中国环境网
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