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监测司负责人就《污染物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要求》答记者问全解析
近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了《污染物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这一举措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为了深入了解《技术要求》的相关内容,生态环境部监测司有关负责人就其出台意义、修订思路、主要内容以及实施保障等方面,详细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技术要求》出台意义深远
生态环境部组织出台《技术要求》,绝非偶然之举,而是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也急需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从传统监测向智能监测的跨越。《技术要求》的出台,为这一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规范,使得自动监测监控联网行为有章可循。
通过规范联网行为,能够提升污染源监测监管的质效。以往,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自动监测设备与监控设备之间的联网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影响了监管部门对污染源的精准把控。而《技术要求》的实施,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监管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技术要求》还有助于推动监测数据共享,支撑监测数据的广泛应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数据的共享和整合至关重要。只有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自由流动和深度挖掘,才能更好地发挥监测数据的作用,为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环境评估等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
修订思路紧扣时代需求
《技术要求》是对HJ212 - 2017的修订,这一修订过程充分考虑了数智化管理的要求,旨在指导自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具体而言,修订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规范联网操作。在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首次联网是一个关键环节。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引,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联网操作存在较大差异,给联网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技术要求》通过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引,进一步规范了自动监测设备与监控设备之间的首次联网流程,确保联网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完善传输内容。自动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生态环境监测的核心要求。然而,在实际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数据可能会出现丢失、错误等问题。《技术要求》对传输内容进行了完善,明确了需要传输的数据项和数据格式,保障了自动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以及网络传输的准确、有效。
三是统一设备接口。目前,市场上自动监测设备种类繁多,接口和编码标准不统一,这不仅增加了设备的生产、采购成本,也给联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技术要求》通过统一设备接口和编码标准,降低了自动监测设备的生产、采购、联网成本,促进了设备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性。
四是兼容现有协议。当前,由于联网差异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较为突出,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监测数据难以共享和整合。《技术要求》注重兼容现有协议,旨在破除这些信息孤岛,推动实现数据贯通,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全面共享和深度应用奠定基础。
主要规定涵盖多方面内容
《技术要求》在明确污染物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自动监测联网做出了全面、细致的规定。
首先,定义了关键设备。《技术要求》明确了安装在监测现场的仪器仪表设备(现场机)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使用的监控设备(上位机)的概念和功能,为后续的联网操作和数据传输提供了基础。
其次,规范了联网流程。规定了现场机首次联网注册的设置流程,包括设备的注册信息、联网参数等,确保现场机能够顺利接入监控系统。同时,还规范了现场机与上位机的通信协议,明确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频率等要求,保障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次,明确了通信方式。针对监测分析仪器仪表与数据采集传输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技术要求》规定了相应的通信方式,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地从仪器仪表传输到数据采集传输设备。此外,还对自动监测数据采集与计算、有效性判别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保证了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最后,强调了网络安全。在网络传输安全方面,《技术要求》提出了明确规定,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措施,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篡改。同时,还对密钥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确保密钥的安全存储和使用。此外,《技术要求》还给出了数据传输不同场景的应用示例,为实际操作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多方协同保障落地实施
《技术要求》的有效实施,需要自动监测设备生产厂商、运维服务机构和排污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对于自动监测设备生产厂商来说,《技术要求》中的大量技术底层规定直接涉及到他们的产品研发和生产。生产厂商要按照新标准积极组织自动监测设备的数智化升级,加大研发投入,提供经济可行的升级技术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能更好地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运维服务机构在《技术要求》的实施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要积极协助排污单位对原有设备优先进行利旧改造,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资源,降低企业经济负担。通过合理的改造方案,使原有设备能够符合新标准的要求,推动符合新标准的升级版设备尽快服务于环境保护需求。
排污企业在执行《技术要求》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技术要求》自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排污单位的新联网点位应当选用符合新标准的自动监测设备,并规范完成联网工作。同时,要按照《技术要求》保持有效数据的稳定联网,切实发挥自动监测监控应有的作用。对于已安装联网点位的原有设备,可以通过逐步老化淘汰、更新的方式进行升级。此外,排污单位还可以借助“两新政策”“专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享受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支持,主动适应新标准升级改造,提升自身的环境管理水平。
总之,《污染物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要求》的出台是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明确出台意义、修订思路、主要规定和实施保障等方面的内容,我们看到了生态环境部在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方面的决心和努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技术要求》将得到有效实施,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