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2026年6月

logo logo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2026年6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推进仪器仪表国产化替代!《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印发

推进仪器仪表国产化替代!《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印发

推进仪器仪表国产化替代,助力产业新质生产力腾飞——《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 年)》深度解读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 年)》,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产业界激起层层涟漪,为我国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尤其在仪器仪表国产化替代领域,勾勒出一幅宏伟蓝图。

方案发布背景与重要意义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的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更是关乎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计量,作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犹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厦的基石,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基础。它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精准的“标尺”,确保各个环节的数据准确无误,是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保障。

《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 年)》的出台,正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抓全球科技变革机遇,旨在充分发挥计量在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加快推动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使我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方案核心内容与重点举措

项目征集与遴选机制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该方案,明确提出将围绕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项目立项需求,并建立起项目库。这一举措犹如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广泛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为优秀的计量项目提供展示和发展的机会。

每年,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会从项目库中精心遴选 10 个左右的项目作为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年度重点项目,并明确项目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这种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确保了项目的高质量和高针对性,能够集中资源攻克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推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能源领域:多元协同发展的计量支撑

在新能源领域,方案聚焦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多个方面,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的计量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方面,精准的计量技术能够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与高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核电安全运行计量技术则为核电站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有效防范核安全事故的发生;负荷辨识、光伏电站组件寿命评估等技术,有助于优化能源生产和分配,提高新能源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同时,方案还提出开展新能源智能安全评价与计量测试平台等能力建设,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提升新能源领域的整体计量水平,实现新能源多元协同发展,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仪器仪表领域:国产化替代的关键突破

仪器仪表作为工业生产的“眼睛”和“神经”,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中高端仪器仪表领域依赖进口的现象较为严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一大瓶颈。

此次方案将仪器仪表领域作为重点,围绕仪器仪表前沿技术创新和重大应用场景需求,以推动短板突破、实现国产替代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高端计量仪器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毫米波、太赫兹电子仪器仪表、在线智能测量质谱仪、高精度原子重力仪、高精度超大力值测量装置等高端仪器仪表的研发,将有助于解决我国在中高端产品基础工艺、核心算法、关键零部件及整机核心技术指标等方面的计量测试需求。

例如,高精度原子重力仪在地质勘探、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开展相关计量技术研究,能够提高其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为我国资源勘探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在线智能测量质谱仪则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提升其计量技术水平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

此外,方案还强调加强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能力建设,以计量技术水平的提升支撑典型仪器仪表产品技术创新,形成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加速推进仪器仪表国产化替代进程,提升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方案详细架构与全面部署

总体要求:明确目标与路径

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等重点产业领域,围绕重大计量需求梳理形成一批重点项目,依托重点单位进行协同攻关。

通过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计量问题,强化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成果转化,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这一总体要求为方案的实施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重点领域方向:全方位覆盖与精准发力

除了新能源和仪器仪表领域,方案还对其他重点领域进行了详细部署。

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新一代显示、通信、芯片等信息领域,聚焦未来先进信息化芯片研发、高精度时间频率服务、新型显示产品测评等方向计量测试需求,开展计量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计量评价平台建设,提升信息技术领域计量测试能力和水平,形成典型领域应用示范,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面向集群智能感知、人工智能传感、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制造等新型技术,开展人工智能算法计量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体系建立、自主无人系统关键性能与系统计量等研究。建设跨领域的人工智能计量测试平台,提升人工智能算法性能评估、模型与平台安全性测试评估、新型智能装备测试评价等方面的计量能力水平,推动建立人工智能风险等级测试评估体系,完善人工智能产业计量测试基础保障体系,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

航空航天:围绕宇航重大工程、商业航天、商用飞机、航空发动机、低空经济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开展航天器在轨运行、卫星遥感与通信、空间探测、商用飞机智能制造、低空航空器等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研制空间用量子自然基准的原理样机并开展典型实验验证,解决空间站长期在轨真空泄漏和材料放气率测量难题,攻克低空航空器智能感知、定位导航、能源动力等关键参数测量校准技术,形成典型应用示范,带动航空航天技术协同创新,提升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新材料:面向重大工程、国防安全、新兴产业和民生保障等领域,聚焦先进钢铁、有色金属、无机非金属、高温合金、高性能铁磁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超高纯稀有金属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性能及成分控制、生产加工及应用等计量测试需求,开展专用计量测试装备、方法研制。建设质量技术基础公共计量服务平台和联盟,推动计量与产品标准、检测技术的有效衔接,完善新材料计量测试和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新材料质量稳定性和服役寿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高端装备:面向新一代智能交通装备、电力装备、工业母机、智能网联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原子级制造等领域,围绕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国产化发展需求,聚焦运动学参数量值溯源、新一代高速度等级轨道交通装备测量、先进设备检验测试等领域开展研究。攻克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原子尺度计量等核心关键技术,建立交通装备智能传感器计量测试、综合参数计量检测应用示范和计量测试评价、原子级制造与测量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等平台,补齐高端装备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化不足的技术短板,推动智能电网、智能物联、智慧工业、原子级制造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物医药:面向生物技术、诊疗装备和药物研制等人民生命健康重点领域,聚焦药品、疫苗、先进诊疗技术、可穿戴装备、精准医疗和检验检测等方向,开展重大防控、化学创新药、生物大分子药物、高通量基因测序、细胞治疗、生物检测、体外诊断产品、合成生物技术产品、类器官产品、医疗机器人等计量检测和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推进药理学、生理学和合成生物学等多学科融合发展,推动在新药开发、疾病治疗、物质合成、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领域应用,加快相关技术产品转化和临床应用,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量子科技:面向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高速发展的需求,开展量子传感、量子效应和量子调控关键技术研究。围绕时间频率、温度、磁场、电场、力学等物理量,攻克新一代计量基准量子化、计量标准小型化、量值传递扁平化等量子精密测量关键技术,研发量子计量基标准核心器件,提升深低温、强磁场、超高压等极端条件和复杂环境下的精密测量能力,选取典型领域开展示范应用,推动我国量子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集成电路:面向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聚焦集成电路核心计量技术支撑,重点攻克扁平化量值传递等技术难题,突破晶圆级缺陷颗粒计量测试、集成电路参数标准芯片化、3D 等先进封装标准物质研制和 12 英寸晶圆级标准物质研制瓶颈。布局新型原子尺度计量装置、标准和方法创新,围绕几何量、光学、热学、电学等关键参量,突破晶圆温度、真空、气体检测和微振动等集成电路计量技术,研究集成电路关键工艺参数在线计量方法,开展计量测试评价,形成服务集成电路的计量体系,助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崛起。

组织实施:确保方案落地见效

为了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方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组织实施机制。

征集项目需求: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项目立项需求。各中央企业和省级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本地区、本行业相关单位积极提出立项申请,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广泛汇聚各方资源,为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建立项目库: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各重点产业领域成立专家库,负责项目的审核与把关,提供必要的咨询意见和建议。经专家审核通过的项目,纳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的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项目库,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可行性。

遴选重点项目: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重点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每年从项目库中遴选 10 个左右的项目作为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年度重点项目,并明确项目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集中力量攻克关键难题。

推动项目实施:各项目牵头单位负责制定具体的项目推进计划,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和路径,确定具体负责人,细化任务分工,加强与参与单位的协同攻关,积极发挥咨询专家作用,建立必要的协同推进机制和定期调度机制。具体项目实施按照各有关部门的规定要求执行,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项目给予必要的指导、协调和支持,推动项目落地落实。

强化项目管理: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需求梳理、项目申请、项目遴选、项目实施、项目监督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监督检查。原则上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每年底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对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的项目,在后续资源分配上予以倾斜,对滞后项目深入剖析原因,督促整改,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项目成果转化应用机制,通过现场推进会、成果展示会等形式进行重点推介和宣传,及时向社会发布项目转化应用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搭建必要的转化应用环境和平台,推动项目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效益提升。

保障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了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各中央企业和省级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并广泛宣传计量在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产业特色与发展需求,组织有关单位积极申报项目,并对遴选确定的重点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

各地也可参照本行动方案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建立省级项目库,推动省级项目的实施。鼓励各中央企业和省级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建立配套的项目支撑和激励政策,为计量项目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结语

《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 年)》的出台,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推动我国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仪器仪表国产化替代领域,方案的一系列举措将有助于我国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方案的指引下,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方案在其他重点领域的部署也将推动我国各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地位,助力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让我们携手共进,积极投身于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浪潮中,共同创造我国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联系我们
  • 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雨路55号虹桥525创意园A座
  • 参观咨询

    400 665 3755

  • 参展咨询

    15202188312

主办机构
  • 主办机构
  • 主办机构2
  • 主办机构3
  • 主办机构4
  • 主办机构5
  • 主办机构7
  • 主办机构8
协办机构
  • 协办机构
战略资源合作
  • 战略合作

@2024 上海荷祥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12314号-6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4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