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捕集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醋酸的生产实践,展现了工业废气资源化利用的创新路径。这项技术源自清华大学在江苏盐城亭湖区设立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其孵化企业,为碳捕集与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盐城市亭湖区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培育出强劲的发展动能。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该区工业实时开票销售收入达264.7亿元,同比增幅达32.1%。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科创平台为依托、企业创新为主体、成果转化为纽带的创新发展模式。
环保展了解到,该区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内,科研人员正利用近常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催化剂元素价态。"通过研究催化剂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我们能优化其活性表现。"清华大学博士后米金星介绍,该中心已将多项清华大学的环保技术在亭湖进行工程化验证,涵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减排及碳捕集等领域。
亭湖区科技局局长梅月华表示,当地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已建成16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包括中科院水与环境技术研发中心等,为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平台不仅加速了关键技术研发,更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环保展进一步了解到,创新平台的集聚效应正在显现。南京大学研究院的菌草固碳技术在滩涂应用后,实现亩均6吨的碳吸收能力;中创清源等企业依托平台技术实现快速发展;科控公司的高盐废水处理技术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订单规模突破亿元。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亭湖区得到充分彰显。近期,区内三家企业参与的项目荣获环境技术进步奖,这些企业均拥有数十项专利技术,并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盐城环保科技城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已促成16家研发机构与25家企业合作攻关36项关键技术。
为促进成果转化,亭湖区搭建了多元化对接渠道。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盐城分中心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技术供需精准匹配,已推动复旦大学两个环保科研项目落地建设。"我们致力于构建'研发在沪、转化在盐'的协同创新模式。"梅月华说。此外,该区还通过路演沙龙等活动促进技术对接,并培养企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