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2025年6月4-6日

logo logo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2025年6月4-6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热点 » 环保展|工业固废困局:从 “填埋依赖” 到 “循环新生” 的突围之路

环保展|工业固废困局:从 “填埋依赖” 到 “循环新生” 的突围之路

在内蒙古乌审旗的一处工业渣场,巨型卡车正不断倾倒灰渣,层层叠压的废弃物上覆盖着防尘网,远远望去如同一片灰绿色的荒原。这样的场景在我国能源化工集中区域并不罕见 —— 随着煤炭、电力、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工业固废正以惊人的速度累积,成为横亘在绿色发展之路上的巨大挑战。这些曾被简单填埋的 “工业遗产”,正倒逼我们重新思考资源循环利用的深层逻辑。而在即将开幕的环保展上,您将有机会了解到更多有关信息!

环保展|工业固废困局:从 “填埋依赖” 到 “循环新生” 的突围之路-

埋藏在地下的环境隐患


作为工业文明的 “副产品”,工业固废的产生量始终与经济增速同步攀升。在煤炭资源富集的 “金三角” 地区,大型煤化工项目的落地催生了巨量固废:从粉煤灰、煤矸石到气化渣、脱硫石膏,种类繁多的废弃物因难以高效利用,不得不以填埋作为主要处置方式。某能源基地的渣场负责人坦言,尽管项目规划时设计了较高的综合利用目标,但现实中受制于地理区位、市场需求等因素,实际利用率远低于预期,大量固废只能堆积在不断扩建的渣场中。

这种 “埋埋埋” 的处理模式,正带来多重隐患。填埋场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更像一颗颗 “生态定时炸弹”:高含水量的固废在堆放过程中可能形成泥石流,干燥的粉尘则随风扬起造成大气污染;长期渗滤液会污染地下水,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土壤渗透,威胁周边生态系统。更严峻的是,随着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能源化工项目集中的地区固废增量持续走高,部分园区的渣场已逼近饱和,寻找新的填埋场地成为地方政府的棘手难题。

循环经济 “卡壳” 的深层症结


面对固废围城的困境,发展循环经济被视为破局关键,但实践中却遭遇 “不经济” 的现实瓶颈。以西北某煤化工企业为例,其尝试将灰渣用于生产建筑用砖,却因地处偏远、运输成本高企,产品难以打入市场,项目仅运行两个月便宣告停产。这类案例折射出固废综合利用的多重障碍:

技术瓶颈待突破:当前固废利用技术多集中在建材、填料等传统领域,对于钢渣、赤泥、气化渣等成分复杂的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仍未成熟。多数企业只能进行简单加工,附加值低,难以覆盖前期研发和设备投入成本。某固废处理企业负责人指出,看似普通的粉煤灰,其成分因煤种差异波动较大,适配性技术的缺失导致综合利用效率低下。

区域发展失衡: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成熟的产业链和市场需求,固废综合利用率相对较高,而中西部产废大省却陷入 “产得多、用得少” 的困境。例如,同样是粉煤灰,在山东、广东等地可作为优质原料被抢购,在西北却因本地市场容量有限、运输半径过长,只能堆积成山。这种地域间的资源错配,使得固废在产地沦为负担,在需求地却成为紧俏资源。

市场与政策双重短板:固废综合利用产品面临 “优质不优价” 的尴尬。由于公众对再生产品认知度低,加上相关标准体系不完善,企业生产的建材、填料等产品在市场推广中阻力重重。此外,部分固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煤化工分盐技术产出的盐类,因缺乏国家层面的产品标准,无法获得市场准入,企业只能无奈堆存甚至倒贴费用处理。

破局之路:从“末端治理”到“系统重构”


破解工业固废困局,需要跳出“头疼医头 的思维,构建覆盖生产、利用、监管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激活资源价值:针对复杂固废的特性,科研机构与企业正加速攻关。例如,通过纳米改性技术提升粉煤灰活性,使其成为高端建筑材料的核心组分;利用气化渣热解技术提取稀有金属,变废为宝。一些能源基地试点“固废研究院+产业园”模式,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让曾经的“工业垃圾”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生态:政府层面需建立更精准的扶持机制。一方面,加大对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初期投入压力;另一方面,加快制定细分领域产品标准,建立绿色采购目录,引导市场优先选用再生产品。在宁夏宁东基地,当地政府通过规划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引入上下游企业集群,初步形成“固废产生-处理-转化-应用”的闭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区域协同打破地理壁垒:针对东西部资源错配问题,跨区域协作机制正在探索。东部企业到中西部产废地建立加工基地,利用当地固废生产初级产品,再运输至东部深加工,既降低物流成本,又盘活存量资源。这种“飞地经济”模式,让固废在区域间流动起来,实现“产地消纳”与“异地利用”的有机结合。

全民参与培育循环意识:工业固废治理不仅是企业和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共识。从消费者主动选择含固废再生成分的产品,到公众监督企业固废处理合规性,每一份力量都在推动产业向绿色转型。正如某环保人士所言“当固废综合利用产品成为市场优选,当循环经济真正‘经济’,这场突围战才算取得关键胜利。”

站在“双碳”目标的新起点上,工业固废治理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从“填埋依赖”到“循环新生”,这不仅是处理方式的转变,更是发展理念的重塑。当每一吨粉煤灰都能成为建筑的基石,每一方气化渣都能转化为可用资源,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的绿色愿景。这需要技术突破的勇气、政策设计的智慧,更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共进。唯有如此,才能让工业发展不再伴随“垃圾围城”,让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在循环中实现共赢。

联系我们
  • 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雨路55号虹桥525创意园A座
  • 参观咨询

    400 665 3755

  • 参展咨询

    15202188312

主办机构
  • 主办机构
  • 主办机构2
  • 主办机构3
  • 主办机构4
  • 主办机构5
  • 主办机构6
  • 主办机构7
  • 主办机构8
协办机构
  • 协办机构
战略资源合作
  • 战略合作

@2024 上海荷祥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12314号-6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4124号